一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问答 > 利率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利率双轨是哪两轨?

知识问答

利率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利率双轨是哪两轨?

2025-09-21 17:14:50 来源:互联网转载

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都是国家统一定价.利率的两条轨道是什么?让小编为你解答吧!.

关于利率,也有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两个轨道:.

1)官定利率: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央银行公布.目前,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4.35%..

2)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定价拆除.央行也参与货币市场的分拆,通过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流动性.现在一年的MLF利率是3..

但中央母亲也不能任性.MLF拆除的资金利率(学名政策利率)高的话,银行可以选择不需要,从其他银行借.因此,与存款贷款基准率不同,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可视为市场化。

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货币政策正常化”分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同志答记者问时提出,目前中国仍然存在一些利率的“双轨制”,即货币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两个轨道。让两个轨道逐渐统一,将是未来的改革方向。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目前利率传导机制的通畅程度如何?利率市场化25年来都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未来向何处去?

利率市场化就是让市场对资金要素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早期中国实行利率管制是为了通过金融约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开发发展、迅速推进金融深化,但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利率管制的效果下降。为了实现更高效的资金融通,同时支持货币政策价格型转型,中国亟需逐步打通利率传导、建设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中国利率体系可分为7类,其中较为重要的种类有货币政策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交易所利率、存贷款利率和标准化债权利率。其理想的传导途径为:央行执行货币政策形成货币政策利率,传导至银行间市场,再由金融机构传导至交易所利率及标准化债权利率、由银行传导至存贷款利率,最终影响实体经济。

市场利率名义放开均已基本完成,但市场分隔、管制标准不统一、存款大战隐忧风险等因素仍限制真正的市场化深化改革。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的相关性,以此讨论其市场化情况及传导情况。货币政策利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形成高度市场化,整体高效传导,但“银”与“非银”之间存在一定阻滞;银行内外市场的分隔现象也较为显著,从而银行市场外的利率形成受多因素干扰,银行间向交易所及标准化债权的利率传导不甚通畅;存贷款利率名义上已基本放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似乎仍受隐性管制。

回顾过去市场化的进程,大抵遵循着“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利率—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顺序。

1)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先放开上限,再放开下限,存款先放开下限,再放开上限,谨慎逐步放开是为了缓冲实体经济和银行体系的压力;

2)资金批发市场:来自实体经济的阻力较小,成功完成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和设立Shibor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3)央行利率体系:由直接变为间接,实行再贷款浮息、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作为货币市场利率下限、取消邮政储蓄补贴的具体方案。

利率双轨制

上一篇: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中国建设建筑网——您的建筑工程管家

下一篇:搜索竞价推广,让你的品牌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