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49岁的王菲,文案里写满了20岁
有人说
她的相思叫做《红豆》
她的岁月叫做《流年》
她的名字叫做:王菲。
2018年7月20日,晚20:00,王菲出道30年来的内地综艺首秀—《幻乐之城》开播。
挂满长丝绒的白色长裙,上搭宽松的灰色卫衣,冷冽的神情,头侧仰着,额前一缕刘海滑下。
这就是“货真价实”的王菲。
诡异的搭配,却总能穿成潮流;与世界疏离,住在自己的壳里,却让别人对壳里的秘密愈发好奇。
我看上的男人都是好男人
1999年,王菲的事业主场尚在香港,为了窦唯她两地奔波,却乐此不疲。有次路过北京,她突发奇想要偷偷回家给他一个惊喜。
然而推门,却是丈夫和好闺蜜的双双背叛。他在媒体前,牵住第三者的手说:“这是我的爱人,高原。”
屈辱?愤恨?王菲仿佛毫无感觉一样,只是叫了些朋友,彻夜彻夜地喝酒、狂欢、跳disco。
各路媒体无数的笔,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记录下她的每句谩骂、诋毁、攻击,然而她却始终缄默着,一言不发。
最后关于这个事件,被记下的只有一句:“我看上的男人都是好男人。”
她,就是这样地洒脱。
从窦唯到谢霆锋到李亚鹏,没有***,没有**,没有抨击,没有反目,每段感情的终点都站着两个和气的人。
没什么好穷追猛打,没什么好歇斯底里,正如火遍大街小巷的《体面》里所唱“别堆砌怀念让剧情变得狗血/ 深爱了多年又何必毁了经典”。
相比较阚清子刷遍社交网络的名言“青春喂了狗”,王菲的青春一直都在。别人的青春是一件消耗品,而她的青春是一款滤镜,不管好的坏的,只要是经历过的都很明媚。
或好奇,或艳羡,或不屑,王菲的感情中始终充斥着窥探的目光。但她却极少回应,关于感情的事,她全部放进了自己写的歌词里。
高晓松曾评价王菲:“王菲一直在唱一个东西,我知道爱情是什么样子,我知道爱情从开始是什么样子,也知道爱情结束是什么样子,我知道生活是什么样子,可是我依然选择爱你。”
《动心》
爱上你本是无意
无意却认真
久未动心因为你动心
害怕来来去去只剩我一个人
告诉我告诉我告诉我该不该等
告诉我告诉我告诉我会不会恨
我以为永远可以这样相对
好几回 这样地想起舍不得睡
如果你能给我一个真诚的绝对
无所谓 我甚么都无所谓
经过你的身边 找不到你的视线
把我的心交给你来安慰
能不能 从此就不用再收回
别以为执著的心就不会被碰碎
别以为 我真的无所谓
这一次我执著面对 任性地沉醉
我并不在乎 这是错还是对
就算是深陷 我不顾一切
就算是执迷 我也执迷不悔
唯一相信爱情 渴望有个幸福家庭
可***说我们的婚姻并无那麽如意
说你到四十岁的时候会有外遇
这让我担心 真令人担心
我试图接近幸福
可甚麽是幸福 我概念模糊
道理说服不了自己
决定放弃
欲望买下了一切
也没能满足空虚
清规戒律
没有意义 意义
三心二意
才是魅力 魅力
提及爱情,有一句经典的话:人的一生注定会遇见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对于王菲而言,窦唯毫无疑问是惊艳岁月的那个人。黑豹主唱,才气逼人,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摇滚辉煌。
以上这些歌词,全部写于王菲与窦唯相识相恋相伴期间。在这段感情中,王菲是那个“低到尘埃里”的人,她为他抛名弃利,在事业当红期隐居北京一条无名胡同,趿拉着拖鞋,顶着凌乱的头发,手提尿壶向公厕走去。
所以在王菲的歌词里,只有一遍遍地表达爱意,一遍遍地渴望承诺,一遍遍地畅想未来,以及得不到肯定回复的辗转与不安。
她把自己的奋不顾身唱出来,也多多少少有懵懂少女面对爱情,不顾一切却又心底卑怯的自我鼓励感。
然而,面对“温柔了岁月”的李亚鹏,歌词却完全呈现出另外一种观感。
以下三首歌发布于王菲和李亚鹏婚姻走向终点的2013年,歌词里写的有歉疚、有所求的不对等—你要阳光,而我只是个向日葵;有多段感情关系里的徘徊—把风情给了你,日子给了他;有感情里的疲惫—没有对错,都已牺牲。
我说阳光会不见 你说你不后悔
阳光像往常一样消失
你像我想象般中憔悴
我错了 希望月亮带给你安慰
你说你 要的不是这种光辉
别气我不懂 别向我**
无论我多想是个太阳
却只是另一株向日葵
我把风情给了你 日子给了他
我把笑容给了你 宽容给了他
我把思念给了你 时间给了他
我把电影票给了你 我把座位给了他
我把烛光给了你 晚餐给了他
我把歌点给了你 麦克风递给他
我们的爱情像一场战争
我们没有流血 却都已经牺牲
将爱进行到底 伟大是残酷的衍生
将爱进行到底 没有对错的血腥
童童有爸爸
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侣
王菲曾坦承:“如果是典型的好妈妈,我想我不是。我不是成天陪着女儿,很少跟她在一起,因为我也要工作,有时候回北京,我有我自己的朋友,我会出去玩,所以不经常陪着她,她也有她的朋友,那就各玩各的。”
她特意强调了“典型的”这个形容词,她不反驳世俗意义上对好妈妈的定义,如果你们认为那样的妈妈更优秀,那我没有意见,但跟我无关,我也不想做那样的妈妈。
所以,当记者追问她“打算给童童找什么样的爸爸”时,她可以坦然地说出那句经典的回答:“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侣。”
这不是放纵和逃避责任,而是对“个体”的尊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谁也不应该由谁来塑造。我们应该共享生命,而不是背负彼此的生命。
“如果生小孩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这个出发点本身就不会有未来,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总是活得如此通透。
在给窦靖童的歌里,她写下这样的字句:“你不能去学坏/ 你可以不太乖”;当记者提问说窦靖童发型不好看时,她霸气回怼“他说不好看就不好看?”
她用独特的态度教会两个女儿自立自信,尊重他人。兔唇的李嫣完全没有受到外貌的影响,成了人人都爱的美妆主播“李老师”;窦靖童在记者提及王菲谢霆锋复合的时候,淡然回应“我无所谓,只要她幸福开心”。
然而,这“不活在他人眼光里”的青春态度,却不是王菲一开始就拥有的。她曾经在青春里迷失过自我,那时候她被人叫做“王靖雯”。
1989年,异乡人王菲走进位于香港金佰利道的一间录音室,她在这里结识了香港著名音乐监制梁荣骏,然后签约唱片公司,香港歌坛从此多了一个声音空灵的“王靖雯”。
首张专辑就达到当年金唱片的销量;随后去纽约进修,归来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更是狂扫各大典礼奖项,王靖雯一夜之间在华语乐坛封神。
但短暂的快乐过后,她陷入对自我的深深迷惘。
“我觉得不开心,那段时间除了唱歌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多东西都不是我喜欢的,比如衣服不是我喜欢穿的,我说的话可能也不是我要说的,名字也给改了,一系列的东西让我很迷惘,我变得好像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
于是,在1994年,王靖雯风头正劲的时候,王菲亲手将王靖雯“封***”了。
她改回自己的真实名字,在红馆开演唱会,并取名“王菲最精彩的快乐圣诞演唱会”,一开就是18场,打破了此前男女歌星首次个人演唱会的记录。
她找回了自我。
在采访视频中,1994年25岁的她留着短发,轻挑眉眼,淡淡地吐出一句:“我现在的烦恼是,太红了。”
然后扭头自己一通狂笑,带着一股年少的恶作剧气味。
如果有一天我不唱歌了
请忘记我
对于名利,王菲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她说:“按照我的性格,不该站在这么高的位置,是潮流抬高了我,潮流总会过去的,剩下的才是知音。”
所以,她把媒体上的王菲与生活中的王菲分开,她多次表达“如果我不唱歌了,请你们忘了我。”
> 如果我有一天不唱歌了,我会抗拒一切自我宣传的活动,我不想让别人记得我;如果我不唱歌了,我希望所有人都忘了我,真的不希望他们记得我。
>我不爱做偶像,因为做偶像很累,大多数人会觉得偶像就是榜样,而我只是个做事只凭感觉的人,我做不来榜样,我只想让自己舒服的同时又不伤害别人就可以了。
王菲是一个不喜欢倾诉的人。有次她不开心,把刘嘉玲叫出来陪她,坐了两小时,王菲什么话也没说。
但越沉默的人往往活得越通透,因为她们与自我的沟通很深,她们喜欢把天地的矛盾纳入自我内部去解决,只要是想通了那就再也不会堵塞。
所以当话少的王菲,说出一些“菲式哲理”时,请你用心听,那必然是她用自己的身心体悟出来的。
>每个人在精神和灵魂上都是孤独的,所以说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也可以说人的内心是孤独的,当你孤独时才是最清醒时,再怎么亲密的关系也有不能沟通的地方,而享受孤独其实是一件挺美好的事。
>我人生的每一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快乐和痛苦,它们全都交织在一起。所以没有完全的快乐,也没有完全的痛苦。如果让我来选择“最想回到以前的哪一段人生时光”的话,我情愿就这么继续下去。
>我,绝少说话。我的偶像是孔融,从来不与人争抢。
>所谓虚幻,不是不存在,是不停留,所以抓不住。缺乏安全感来自想抓住不停留的东西,所以安全感应该来自:明白虚幻,继而不留。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聪明和绝对笨的人,只有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人,但有些人一直做错却认为自己是对的,有些人从未想过错对,只是碰巧都做对了。
>不是你信佛就能抓住什么,而是通过信仰来发现自己。
>痛苦地享乐/ 犹豫著堕落
左右不了诱惑/ 你才拒绝寂寞
你没有错/ 因为没有谁做对过
>任性这个东西,我承认我有,但你也未必没有吧。
>记者:你觉得人生什么最精彩?
王菲:我的人生还没过完呢!怎么现在问我这种问题?等我临终前再告诉你吧 。
>小姑娘:我是听着你的歌长大的!
众人: 就不爱听这个
王菲:没关系,没关系,长大了就好,长大了就好。
>唱片公司要求王菲做宣传时多笑笑
王菲:无缘无故为什么要笑?多傻啊。
>九月天高人浮躁
九月里/ 平淡无聊
一切都好/ 只缺烦恼
梦中人
多数90后对王菲的印象或许就是《红豆》《流年》《传奇》,但在《幻乐之城》里,她的演出曲却选了更早的《梦中人》,1994年电影《重庆森林》的插曲。
那个时候的她25岁,头发剪得短到像刚探出头的小草根,墨镜永远带在眼睛以下,穿棉质T恤或大号衬衫,喜欢梦游,喜欢听很吵的音乐,喜欢编号663的梁朝伟,喜欢加州。
“梦中人,一分钟抱紧,接十分钟的吻”。这样的年轻爽利、自由不羁,才能配上王菲永远年轻的脉动吧。
她曾经在自己的写真集《Faye to Face 》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段对自我的剖白:
她是个俗人,音乐上有点儿小天分,又赶上一个好时代,让她能把那点儿天分发挥到极致,所以她是个幸运的人,我是这么看的。
如果她清楚这一点,她应该知足,她的能力仅限于此。她应该独善其身,好好过她的日子,尽情领悟她的真理,避免**地与人分享她那些人生感悟。
要放弃说教,放弃一副看透了的样子及永远别想脱俗。她爱唱,那她应该自由地唱,不要有使命感。音乐不是武器,用她去征服别人,不要将它崇高化,把它当成玩具。
别在意那些玩具比赛,不然会忽略玩具的乐趣。既不应抗拒赞赏,也不用放在心上。遇到诋毁,最好无动于衷。对各式评价一视同仁。如果厌倦就放弃,可以留恋,但不应被它刺痛。
不应拘泥于形象,无论所谓的形象曾经给她带来过什么。要自然,不要刻意地自然。要恍惚地面对世界,笔直地面对自己。
她应该正常的爱与不爱,千万别在乎名誉,那让人深度虚伪的东西。在浮出水面之前,她和我们一样挣扎。
她没有比别人更高尚,只是没有比别人更卑劣。
了解越多越觉得,王菲就是一个谜团。
她就像一个燃烧的火堆。
远处的人看见轻烟缥缈,说“那是一个仙气萦绕的王菲”;近处的人看见火焰热烈明亮,说“那是一个特立独行、率真不羁的王菲”。
但没有人能走进那火堆的中心,所以没有人真正懂王菲。
但没关系,因为王菲说:“你不会了解,也没有必要了解。”
【今日讨论】
你最近在听哪首歌?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