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2013年新媒体的趋势如何 请看来自人民日报的猜想
新媒体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重要渠道之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也是大势所趋。在新的一年,您面前这块纸质的新媒体版,希望能更好地打通媒体介质,沟通政声民意,成为一扇窗口、一座桥梁、一个平台。无论“拍砖”还是“顶起”,我们都期待在真实且多元的格局中,凝聚共识,发扬正气,推动新媒体的天地里,生长出更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蓬勃力量。
不论网络问政还是移动社交,人们期待新媒体越发宽广的平台,为社会持续地增加正能量。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人微言不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参与和表达的主体,但同样需要全社会认可并遵从的秩序规范。
在新媒体的世界里,猜想总是层出不穷且飞速变幻。这些猜想来自对现实的观照与判断,来自新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来自人们的期待和努力。猜想虽多却并不虚幻,因为现实世界在新媒体领域投射下的五彩光谱,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存在交集。
今天,人民日报新媒体版在2013年次同读者见面。人民日报用8个猜想,和您一道探讨、勾勒新媒体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一、微公益 正能量如何持续放大?
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微公益释放的“正能量”如滚雪球一样,更大地凝聚慈善共识,彰显公平与正义。
微公益不“微”,已经成为国人共识。过去一年,以微博为平台的公益活动呈现多样化、纵深化发展的趋势。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由微公益引发的大型网络热点事件超过40次。新年伊始,人民网推出2013年新年微博件善事:救助彝良“美代课教师”,组织发起救助不幸重伤的代课教师朱银全,使微公益继续发挥济危扶弱、温暖人心的力量。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公益将持续推动网络正能量的释放。微公益在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对人的尊重,以及社会向心力、凝聚力的表达,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可贵的精神。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微公益释放的“正能量”也将如滚雪球一样,更大地凝聚慈善共识,彰显公平与正义。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公益还将倒逼传统慈善事业的改革。微公益深入人心,使更多的网民通过微公益“简单、直接、透明”的运作模式看到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未来。与之相对应,部分传统慈善公益机构的运作不规范,使其在新媒体时代面临更大的拷问。微公益带来的制度化影响,会倒逼传统慈善公益事业改革。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