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句话造出多个行业巨头,也顺便“收割”了世界人民长达百年的智商税。每当到了小长假,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朋友、同学、同事婚礼不断,假期完全被手中的结婚请帖安排的明明白白,而随着请帖随出去的份子钱多少也让人有些心疼。当下中国人体面的举办一场婚礼,成本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每对新婚夫妇结婚花费已经达到了23万元,接近5年前的4倍。而同样的一年,全国人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000元。换句话来说,如果能够让婚礼流程完整的走下来,对于新婚夫妇来说就算是不吃不喝也得攒上三年半的钱。原本结婚成家的开销就已经特别大了,那为什么一场婚礼还办的如此昂贵呢?细数婚礼账单就会发现,在费用最高的几项当中“婚戒”赫然在列,甚至已经成为了某种刚需,在婚礼总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百年以来,钻石都一直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甚至有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半数以上的人都认为钻石是求婚的必备品。虽然钻石价格非常昂贵,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却也随处可见,身为“宝石之王”的地位不可撼动。目前市面上一枚成色普通的一克拉钻戒动辄就达到了6万元以上,即便是常见的买20-50分钻戒也需要数万元。只是一枚小小的戒指,不能吃不能喝、使用频率还非常低,却要花掉一个普通人辛辛苦苦大半年的收入,这其中究竟含有多高的“智商税”?
骗局还是神话?
对于爱情,人们总想找点儿稀缺的东西来证明其唯一性。于是,成本极高、很难才能得到的钻石自然而然成为了新婚夫妇的首选。18世纪工业并不发达的时候,人工开采极为困难,而钻石也仅仅只能在少数地区才能够找到,哪怕是当时全球的钻石产量累计起来也只有几公斤而已。种种原因导致当时的钻石非常稀少,甚至一度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够拥有。而到了1870年南非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产量可以用吨来计算,一夜之间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钻石产品。英国金融家罗德斯听说之后立刻将其买下,并创立了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矿业公司。但随着南非钻石矿的不断开发和相对固定的消费市场,早晚有一天钻石都会“沦为”普通的宝石。因此为了能够稳定钻石的供应,罗德斯开始联合世界多数的钻石原料商进行控制,不仅垄断了世界九成以上的钻石产出,而且还在各国设立贸易公司控制全球的钻石交易。但事实上,钻石的稀缺性只是资本家制造出来的假象,实际上一个矿坑的产量就能够超过1400万克拉。为了能够掩盖这一事实提高钻石价值,戴比尔斯开始花大价钱运营,而钻石直到现在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光环,也就是靠着这一波波的洗脑式营销。1946年戴比尔斯买下了100多份报纸的版面,并邀请了几十位当红的好莱坞巨星开始宣传钻石的价值。1948年,爱尔广告公司更是为其创造了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这句话在国内被译为家喻户晓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从此中国消费者开始广泛接受钻石文化,短短十几年就彻底改变了国人在婚礼佩戴黄金的习俗,一枚小小的钻戒成了新婚夫妇的“爱情信物”。2018年以来,我国钻石消费增长速度接近4%,未来有望超越美国一举登顶,成为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市场。按照这样的套路,通过严格控制产出及爱情绑定式的营销,戴比尔斯把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一举卖出天价,成就了史上最大的“营销骗局”。
钻石,逐渐让出婚恋市场的“C位”
因为天然钻石价格过于昂贵,最近几年培育钻石成为了“平替”。
近年来,培育钻石的价格一路走低,打工人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钻石自由”。数据显示,2020年一克拉的培育钻石只是其天然钻石价格的35%,但4年前这个数字还是80%。但价格降下来之后,年轻人就会为此而买单吗?有人在微博上发起投票“是否会购买人造钻石”,选择购买的约占一半左右,而认为天然钻石更有意义的约20%,剩下的人可能会觉得不管什么样的钻石都是不折不扣的“智商税”。事实上,钻石在全球流行了100多年,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依然集中在欧美地区。早在2016年美国钻石消费市场就突破了400亿美元,约占全球钻石需求的一半左右。鲜花、气球加钻戒的海外婚礼形式尽管在中国年轻群体当中风靡一时,但在国内的婚嫁传统当中,钻石在黄金的面前永远只能“落于下风”。目前来看,国内和美国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局面。有调查显示美国的黄金饰品消费市场规模已下跌到仅剩7%左右,但中国目前的黄金饰品消费市场依然高达60%。对中国人来说或许结婚不会买钻戒,但很少有年轻人不会买黄金,甚至当下有不少地区的传统习俗已经将“三金”增加到了“五金”。不仅是婚恋市场,国内整个珠宝消费都在往黄金市场倾斜。以前很多年轻人都觉得黄金饰品比较俗气,但现在却对黄金更加偏爱,小红书上黄金首饰更是“血洗”时尚领域。有数据显示,今年淘宝平台整个黄金品类迎来爆发增长,90后群体占比达到了50%。2017年古法黄金市场规模仅仅只有30亿人民币,到2009年规模就冲到了300亿。可见,在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意识当中黄金已经占据了绝对的“C位”,钻石只能屈居第二。而最近几年培育钻石的兴起,更是进一步“侵蚀”了天然钻石的市场份额。
“河南钻石”异军突起,凭什么征服世界?
对于需要交大量智商税的天然钻石来说,培育钻石已威胁到其统治地位。
尤其是中国“人造钻石”的推出,使得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买得起。更有不少网友惊呼:“我的钻石自由,马上就要靠几个河南人来实现了。”此前的钻石营销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原因在于洗脑的宣传说“钻石才能够代表真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根本就没得选,但现在众多河南钻石企业推出的人造钻石改变了一切。从本质上来说,钻石只不过是碳元素所组成的石头而已。恰巧地球上最不缺少的就是碳元素,如果能够掌握将碳元素变成钻石的技术,那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钻石。事实上,这种技术早在60年前就已经被推出。1953年瑞典的一家电器公司成功合成了微晶钻石,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也成功合出钻石。只不过这些人工钻石在当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规模也不大,直到中国的加入。钻石一直以坚硬品质著称,被誉为“最锋利的工业牙齿”。不仅是加工高难材料的工具,还是极佳的光学和半导体材料。而中国一直以来钻石资源都非常匮乏,长期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开启人造钻石实验,项目被转交给河南郑州的“三磨所”,最终成功。河南三磨所的崛起,不仅缓解了中国工业的燃眉之急,也让中国企业踏入了世界金刚石版图。天然钻石可能要经过大自然数万年的“鬼斧神工”才能够形成,而人造钻石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够在实验室当中被批量“创造”出来。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六面顶压机一旦全部投入使用,必然能够大规模量产人造钻石,这也将极大冲击国际钻石市场的供应链,甚至重塑由欧美国家所垄断的钻石产业。目前,在全球订单的孵化下,河南郑州、许昌、商丘等地,已经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球最大“人造钻石集群”。
天然VS人工,“钻石大战”一触即发
虽然很多人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钻石行业的大战已经悄然拉开序幕。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培育钻石的认知度仅2%,今年就达到了5%。央视也在5月21日对培育钻石“神助攻”,让国内的消费者对培育钻石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价格方面,截止到去年培育钻石的零售价已经下降为天然钻石的35%,预计还会进一步下降到20%,并在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不仅在价格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整个钻石市场也在酝酿一次爆发。2020年全球钻石市场都因疫情受到了极大影响,今年钻石市场在疫情之后重新步入到增长阶段,培育钻石或许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爆发期。据统计,印度培育钻石的进口额和裸钻出口额2021年1-7 月分别为6.34美元、5.86亿美元,同比暴增383%和214%。单7月份进口额就暴增了五倍以上,再创新高。毫无疑问,培育钻石这个细分赛道在全球已爆发了“大战”。国内目前培育钻石的产能约在300万克拉左右,占据了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有近80%都来自于河南,包括已经成功登录资本市场的钻石巨头黄河旋风。2020年黄河旋风的人造钻石产量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20%的份额,高端人造钻石更是占据了50%份额。即便是从股价上来判断,也能够对目前火热的赛道略知一二。最近半年时间,黄河旋风股价最大涨幅一度超过了200%。钻石的“智商税”,能不交就不交
虽然嘴上一直在拒绝,但身体却很诚实。
因受到培育钻石市场的冲击,曾经的老牌巨头戴比尔斯甚至打出了另外一个广告“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来宣传天然钻石如何比人造钻石更加的稀有,更能够代表真爱。但非常有趣的是戴比尔斯前两年还坚称自己绝对不会销售培育钻石,但却紧接着推出了自己的人造钻石品牌,价格只有天然钻石的1/10。可以判断,戴比尔斯的“如意算盘”是既然人造钻石无法阻挡,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一方面可以抢占人造钻石市场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还能够给培育钻石贴上“低价”的标签,保住自己在天然钻石的绝对垄断地位。戴比尔斯的做法看起来毫无破绽,但事实上也从侧面承认了人造钻石的地位。毕竟有句话叫:“河流里面的冰和冰箱当中的冰,当然都是真正的冰。”终于,戴比尔斯收割全球一百多年后,如今他们的营销骗局已经被中国制造逼到了墙角。人工钻石有一天或将终结不可一世的巨头们,而河南制造在其中必定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虽然就当下来看民众的消费观念无法在短期内转变,而天然钻石的各种营销手段也使得消费者在当下习惯上会“惯性滑行”一段时间。但事实上,爱情能否恒久远与钻石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购买钻石的人。如果你坚信钻石才能代表爱情、想买钻石,那不妨尝试下来自河南的人造钻石,更纯粹同时也闪耀着科技的光芒。能少交点“智商税”,还是少交点吧。因为总有一天,河南人会让你实现真正的“钻石自由”。-END-
钻石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