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人生算数:我的数据分析启蒙信条
上回说到,我吃了灵活白胖子画的饼,满心欢喜的入职了一个有点咨询性质的部门,做起了数据分析实习生。经过1-2天简单的熟悉适应后,我就跟着项目组去驻场支持客户了,我的第一个大活儿也就来了:淘宝店铺的数据分析
一个淘宝店铺为啥还要专门搞个咨询项目?因为这本身就是服务的甲方公司电商化经营的一部分,这家甲方公司是三大运营商之一,我们驻场的地点就是它位于北京金融街的总部大厦
我记得第一天去的时候就遇到这家公司的外省市分公司员工在大厦下面拉横幅,大概意思就是分公司领导***压榨员工,走投无路只能上京“告御状”讨回公道了。这一幕与气派恢弘的央企总部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当时还不知道,这一幕以后还会反复上演。这对我的职业选择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我被安排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这个淘宝店铺的数据分析工作,至于要分析出啥、有什么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一概没有。我后来也无数次遇到过类似的数据需求——“来分析下xxx”,想来就是大众对数据分析的某种误解和要求吧,因为早期很多产品、运营、项目经理都不知道数据分析的流程到底是什么,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数据分析能魔幻般的解决一些问题,让事情变得更好
带着这个不明不白的需求,我开始了工作。第一步就是熟悉他们的工具,我记得应该是淘宝官方出品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叫量子恒道(sorry我已经找不到当时版本的截图了)。我大概花了1天的时间,先把上面的每个指标定义都搞清楚,剩下就是无头苍蝇一样的工作了
我记得我第一版交付的成果是个啥呢,大概就是下图这个鬼样子......因为我当时觉得,这个量子恒道上面的数据太多了,看不过来,不如我就帮大家挑一些重要的指标看看就挺好:
当然,这个图还没交付给甲方爸爸看,就已经被项目经理给按住了,并提了很多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看了这个能干嘛?我当时也郁闷,一方面我回答不出来,一方面你们一开始也没提问题啊。这个时候,我的导师出场了,那个自带buff的专家,本科清华数学系毕业的陈经理
陈经理简单看过后,给了几个建议:
1. 数据分析不只是解题,更重要的是自问自答
2. 那个数据分析工具,不能解答大家的问题,因为它只有数据呈现,没有对这个业务场景的理解
3. 你需要交付的,是一个有故事性的分析报告,外行也能看得懂
4. 报告最好有固定的结构框架,这样以后每次换换数据就好了
自问自答、业务理解、故事性、标准化,这4个关键词后来贯穿了我的数据生涯很久。我按照这几条建议,又自己琢磨调整了几次,最终的一版可算是得到了陈经理的通过,可以交付了。大概核心的逻辑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整个店铺的数据,从引流、到展现、到下单转化完整的串联起来,且每个环节都能用图表呈现现状、发现问题、给出建议
这个版本呈交给甲方爸爸之后,连续好几周项目组开会都是先以这个数据分析报告为始,提纲挈领的盘点大家的工作。我们这边的项目经理也给我点赞,这对一个菜鸟实习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复杂的工作
虽然距离那时已经过了快10年,但每当回想起这段时光,我都会庆幸自己选了一个好环境、遇到了一个好导师。因为即便在现在,很多大厂的数据分析师也依然是比较偏技术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缺乏这种更实战的、产品的视角
这会导致日常其他非技术岗位与数据分析师的沟通不是那么顺畅,以及产出的数据分析报告往往太过技术视角,无法提出一个好问题,进而也就无法获得大家的关注与认同
淘宝店铺的分析只是小试牛刀,后续还有更大的难题等着我,而我也一度迷失在炫酷数据可视化的花丛中,遭到了甲方客户的严厉批评。咱们下回分解~
量子恒道统计